感謝對巖韻認知早期的茶人
茶友網(wǎng)首頁 個人中心
下載APP 下載APP
手機訪問 手機端二維碼

感謝對巖韻認知早期的茶人

早期茶人:江淹(444-505)、陸羽(733-804)、范仲淹(989-1052)、蘇軾(1037-1101)、朱熹(1130-1200)、趙孟夔(生卒不詳)、熊蕃(生卒不詳)、吳栻(生卒不詳),最早記載“巖茶”之名的釋超全(1627-1712),最早揭示巖韻特質(zhì)的愛新覺羅·弘歷(1711-1799).

?江淹?(444-505):在擔任吳興(浦城)縣令期間,常到武夷山游玩,贊曰:“碧水丹山,珍木靈草,皆淹平生所愛?!毙稳菸湟纳降纳剿c生態(tài)之美,他還寫了《草木頌十五首》,序中寫道:“恭承嘉惠,守職閩中;且仆生人之樂,久己盡矣所愛兩株樹十莖草之間耳。葉饒冬榮,花有夏色,茲赤縣之東南乎?何其奇異也。結(jié)莖吐秀,數(shù)千余類?!闭捎凇氨趟ど健钡淖匀画h(huán)境才孕育了“數(shù)干余類的“珍木靈芽”,這“數(shù)千余類”中自然囊括了武夷茶。


陸羽(733-804):“茶圣”《茶經(jīng)·茶之源》中有個重要論斷:“其地,上者生爛石中者生礫壤,下者生黃土”,提出了巖石和上等好茶之間的關(guān)系。這個關(guān)聯(lián)性得到了越來越多的人檢驗和認同。


范仲淹(989-1052):宋初文豪范仲淹著《和張岷從事斗荼歌》,開歌頌武夷茶之先河,贊曰年年春自東南來,建溪先暖冰微開。溪邊奇茗冠天下,武夷仙人從古栽其中“吁嗟天產(chǎn)石上英,論功不愧階前蓂”中寫出了“天產(chǎn)”(武夷茶)乃石上所長、巖之所孕的英華。此中,“巖韻”之意味已若隱若現(xiàn)。


蘇軾(1037-1101):宋代蘇東坡在《謝錢安道惠建茶》中寫道:“森然可愛不可慢,骨清肉膩和且正”,在文學作品中首次以“骨”來形容醇厚的茶味、濃郁的茶氣,與巖韻的巖骨花香有了某種暗合。

朱熹(1130-1200):茶本苦物,吃過即甘。

趙孟夔(生卒不詳):武夷,仙山也。巖壑奇秀,靈芽茁焉,世稱石乳,厥品不在北苑下~~~·

熊蕃(生卒不詳):叢生石崖,枝葉尤茂,至道初有詔造之,別號石乳~~~~~~

吳栻(生卒不詳):以松蘿法······帶云石而復有甘軟氣······濃若停膏,瀉杯中可鑒毛發(fā),味甘而博。

釋超全(1627-1712):明末清初,巖荼制作工藝被正式發(fā)明出來,釋超全《武夷茶歌》寫道:“嗣后巖荼亦漸生”(首次提出巖茶之名)、“溪北地厚溪南次”(巖茶的土壤)“凡茶之候視天時,最喜天睛北風吹??嘣怅幱觑L南來,色香頓減淡無味”(氣候)、“巖阿宋樹無多從,雀舌吐紅霜葉醉”(品種)、“鼎中籠上爐火溫,心閑手敏工夫細”(制茶技藝)。

愛新覺羅·弘歷(1711-1799):從清代乾隆皇帝的《冬夜烹茶》詩里可以讀到:“就中武夷品最佳,氣味清和兼骨鯁”、“清香至味本天然,咀嚼回甘趣逾永”?!扒濉?、“香”、“骨鯁“回甘”,這些現(xiàn)今用以描述巖韻的詞都被乾隆爺御題在一首詩里,可以說這是古人對武夷茶特質(zhì)的高見。